有不少同学问到武汉大学考研复试具体情况,现收集整理了部分以前考研同学的复试经历,供2013年考研的同学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陆续更新各学院的)
案例一、武汉大学传播学复试经历
第一天早上英语口试,我们媒介经管的排的很靠后。16组。我们组一共4个人,都是第二次考了。在准备的时候,一直不断的传出里面的消息,前面的同学告诉我们他们抽了什么题目。好多很难的,什么媒介暴力啊,媒介产业全球化啊。我们都晕了。紧张的要死,后来抽题的时候运气不错,抽到一个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进去以后有两个老师,示意我们自我介绍。我刚好是第四个,就等别人说的时候自己赶快在心里默念一遍。说的很短。就开始说我们自己抽的话题。我的口语也就那么回事了。乱说一通,我说的是新闻调查。说到后面有点着急。但是觉得至少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了。
下午是笔试,很简单。没什么好说的,全是书上基本的东西。
最紧张的还是面试,因为武汉大学复试是实行一票否决,只要面试不过60分,前面再高也没有用。4号5号两天面试,我们媒介经管专业是排在第2天。5号一大早跑去抽签,结果给我抽到下午才面试,又是一早上的煎熬。郁闷得不行。面试有5个老师,中间的是广告学和媒介经管的大牛人张金海老师,好像他也是组长吧。他拿着一份学生的初试成绩和基本资料。我本来准备了很多自我介绍,结果我刚说完我的学校和专业,张金海老师就问我问题了。就围绕中国海洋大学和我的双学位问了问。后来我说我是第二次考,他们就问我去年多少分。我说320多……估计跟今年的分差实在是很大。张金海老师就说,你怎么复习的呢……有什么诀窍没有。我很汗,说我其实没有……就是认真做笔记,认真背。老师都笑。
接着全是问专业问题,因为我提到我本科毕业论文是写都市报的定位,主流化转型什么的。老师们就揪住这个问题不放,一直在问我主流化转型,还说到华西都市报的孩子回家这个策划,问我,你要是经营一个媒介,你会不会做这个策划呢。反正越问越细节,越问越专业。连华西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口号以及第二任主编的名字都问我。我那个头大……
最后张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对境外媒体有什么了解,我当时理解有误,以为他问我看过什么境外媒体,所以我想了半天,问,凤凰卫视算不算啊。大家都笑。我很脸红,又说我以前还上CNN和华尔街日报的网站去看。最要命的问题是另一个老师就问我,你知道德国有什么媒体。我绞尽脑汁的想,记得以前上课老师提过一个图片报,就一边发抖一边说……图片报?老师都笑,估计是因为这个报纸实在是上不了台面。就顺便问我,你知道图片报是哪个集团的?我彻底的崩溃了,说。对不起,我实在是不了解了。
于是就结束了。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张金海老师,很和蔼亲切,在我回答不出来的时候,说,哎呀你们本科生搞研究肯定不能那么细致了,以后要多注意这个问题 ,比如都市报转型,我们的楚天都市报也在搞这个嘛。现场指导我……嘿嘿,我一下就放松了。感觉这几个老师都很亲切,也没有什么架子,气氛很好,并不紧张,有同学进去20多分钟快30分钟,但是我12分钟就出来了。
最后再来感叹下。复试结果是出来了,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我都很满意。但是我最重视的面试成绩却很低。也不知道老师是哪里看我不爽。初试成绩是第一,复试完了就米了……不过……总分还是有第二。哎。总之就是有点郁闷就是了。但是我要承认武大总体上还是比较公平的。
案例二、武大法学院复试过程
第一天 进行资格审查
第二天 进行复试体检
第三天 英语面试:没有自我介绍,问的问题也很简单,比如来自哪里,为什么选择法学,读过什么外国小说等。一人也就一两个问题,答的顺利的话一两分钟都没了,面试前准备一下,应该没问题的。
第四天 综合面试:先是抽签决定顺序,进去后是简短的自我介绍,再之后就是抽题,每个专业不同,回答完之后老师们会就着这个问题深入的问一下,一般会在10分钟以上,这个很重要。
最后 等最后的复试结果
案例三、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复试过程
复试是8号早上开始。8号早上在政管院门口组织资格审核和交复试费(100元),同时会公布各专业复试的具体安排和教室。
9号早上安排的是专业笔试。
9号下午是导师见面会。当时应该大部分老师都到场了。包括邓大松教授、黎明教授、向运华副教授、刘昌平副教授、张奇林教授、刘志英副教授。向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给位导师的情况,然后让大家自由提问,都是邓老师来回答的(邓老师和蔼可亲,一直很耐心的回答我们的提问,好老师啊!)。然后每人发了2张导师选择表,让第二天带过来。
10号上午就是去武大本部医院体检,项目繁多,不过都很快。
10号下午一点开始综合面试,这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经过2天的交流,已经和复试的同学比较熟悉了。到了以后每人发一个表,就是复试记录单。然后抽号进行复试,先进行英语的面试再进行专业面试。英语面试是黎明教授和张奇林教授,老师很和蔼可亲,一直都是保持微笑的状态。不过老师问的问题让人很抓狂,都让人不知怎么回答!大部分人进去都要进行自我介绍,有的却是直接问问题。要是跨专业的考生,老师就会让你谈谈你对这两个专业的联系啊、区别啊、相互的补充啊什么的来谈,一般好像没怎么准备,都很难回答,况且还是用英语!有时也会问阅读过什么著作,有什么感受;介绍教育背景;介绍所学课程等等,还有些常规性的问题,家乡、大学、家庭等。
英语面试完后就会有一个学长把你带到专业面试的会议室去抽一个专业题,回来准备5-6分钟就需要进去讲。专业面试的老师是邓老师、刘昌平老师、刘志英老师和向老师。大家出来后普遍感觉很不好,很多问题都很深,而且也不好回答,同时老师还会针对这个问题问几个相关的问题,就让人觉得更难了……不过要是抽到实在不会的题,可以和老师说换一个,老师一般会让你谈一个你熟悉的领域。比如今年的一个绝杀题:新劳动合同法的不足及建议。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开放性的大题,比如:城镇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医改的问题,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养老保险的统筹模式,养老保险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有一些书本上的原题,所以复试时应注意基本知识的积累,否则连基本题都答不出来就惨了……我抽的题是关于工伤保险的不足,还算简单,老师也非常和蔼,气氛很轻松。
案例四、武汉大学化学院复试经历
我们组的复试分三项:专笔(10%)+口语(10%)+专面(30%)
10日上午专笔。
下午的面试(包括口语和专面),复试的重中之重。人到齐后抽签,第一个。进去后,院长(特聘教授)一口流利的美式英文要我做个自我介绍,因为我又没有准备,结结巴巴介绍了下自己的年龄、学校、爱好以及想上武大的强烈愿望。介绍完后,院长让我用英文介绍下自己本科所学的课程。听我说完后,院长才对我有了点兴趣,端坐,然后用中文说:“还不错,本科基础还比较扎实。”遂又让我用英文介绍自己本科所做的实验,这个实在我是没办法用英文表达,院长摆了摆手,说中文吧。终于肯放过我了。
口语结束,开始专面。这一项我是精心准备的,之前看了很多综述和专著。院长让我谈谈对这门专业的理解,我先引了三个学术界公认的观点,然后谈了自己的看法。院长非常满意,可以说这是本次面试的转折点,此后问的问题都比较深,各位老师也开始陆续向我开炮,导师二号(32岁教授、博导)和导师三号(34岁教授、博导)所问的问题都是有关实验操作的问题(武大真的非常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
今天上午出的结果,我复试总分第一,第二名是武大本校的。分数差距很小,专笔比他低2分,口语比他高5分,专面比他高2分。因为我初试也是第一,所以总排名也是第一。我特别关注了被刷的同学,基本上专笔分都很低,说明基础知识确实有待加强(这个是全院统一改卷,不会有水分),所以面试分低被刷也能够让我接受,尽管初试高于不少武大本校的。
接着是选导师,以上就是全过程,下面说下我的看法。武大的复试过程可以说比较干净,评分也是取平均值。但外校(非985.211)学生在复试前,老师印象中肯定是要比武大本校或其他名校学生的基础差/动手能力弱,复试过程也会表现出不屑等情绪。如果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你必须比武大本校表现的更加出色甚至要出彩,才能引起老师的注意。当然,老师评分肯定不会有任何偏袒的。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你初试高被刷,请检讨下自己复试情况再做决定是否是被武大黑造成的;如果你初试分低被刷,在复试之前就应该有了心理准备,复试不表现出彩,真的很难翻身的。
再就是选导师的过程,个人觉得这里武大做的不够透明,在没有接触过其他考生时就武断做决定,这对其他考生不负责,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不过我对此也能理解,非名校出生但科研做的很好的确实有,但真的凤毛鳞角。武大的学生确实普遍强于我们,不只是一点点,而是全面、整体、明显的强于我们,院里发Science的PHD只有武大本校的就是事实。
希望报考武大的同学都能顺利通过初试,在复试中表现出彩,顺利进入理想的高校! |